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市政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双月协商座谈会情况报告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18-12-14 11:41

  荆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6月25日,市政协组织召开第五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市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部分商业银行负责人作了情况汇报,参会政协委员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协主席王守卫、常务副市长钟芝清参加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军主持会议。现将会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8年5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04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98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1.支持重点建设项目。金融监管部门引导和督促银行业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壮腰工程”发展战略,加大对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能源、水利、棚改、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一季度末,辖内银行业机构投放各类建设项目贷款余额259.72亿元,比年初增加17.42亿元。

  2.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银行业机构着力支持先进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兼并重组,支持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发展;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差别化政策,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截至一季度末,辖内银行业机构投向制造、公共服务、信息技术等行业贷款余额237.08亿元,比年初增加2.47亿元。

  3.推动“绿色信贷”政策落地。明确“绿色信贷余额每年同比增长快于贷款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的工作目标,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强化督导考核,引导和推动荆州产业结构调整。对荆州中心城区关停的“十五小”企业、未完成整改的突出环境问题等信息及时向银行业机构提示风险。截至一季度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关注行业贷款余额302.49亿元,比年初增加3.98亿元,其中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21.67亿。

  4.着力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通过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和引导、支持各商业银行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改进信贷管理机制、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清理规范服务收费项目、加强监管考核等措施,不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截至一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7.52亿元,同比增长 11.45%,小微企业贷款客户4.91万户,同比增加0.27万户,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费用率6.92%。

  (二)保险业助推实体经济力度逐渐加大

  截至5月末,全市保费收入81.62亿元,同比增长12.51%;各类赔款及给付17.95亿元。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一是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3800万元;二是中信保、人保财险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为80家外贸企业提供出口风险保障7.45亿元;三是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通过首台(套)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为8个项目提供新技术风险保障7.5亿元;政策性农险承保水稻105.2万亩、棉花29.3万亩、能繁母猪7.2万头。

  (三)资本市场建设总体态势向好

  目前,五方光电IPO顺利报会待审,丽源科技、亿钧玻璃加速股改。全市有8家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645家湖北四板挂牌企业,实体企业上半年新增股权相关融资7.25亿元。市财政设立的续贷调度资金近三年为全市近800家企业发放“续贷过桥”资金63.66亿元。监利县8亿元城投债获国家发改委批文,荆州区5.5亿元城投债通过国家发改委发审会审查,文旅区企业债和洪湖市、松滋市城投债正在积极推进。荆州产业基金参与设立4只专项基金,总规模为40亿元,引进落地2只并购基金17.77亿元。已储备拟投企业40余家,实际投放6000万元。

  二、我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从银行信贷结构分析,一是产业不均衡。至一季度末,在全部贷款余额1407亿元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11亿元,比年初降6千万元,第二产业贷款余额229.8亿元,比年初降12.8亿元,第三产业贷款余额1166.2亿元,比年初增加84.4亿元,主要是个人贷款增加46.4亿元。二是政企不均衡。对政府背景建设的大项目贷款投放多,对工业企业贷款投放少。至一季度末,以政府为主要背景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比去年初增加18.68亿元,而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减少3.27亿元。三是产销不均衡,对消费性贷款投放多,对生产经营性贷款投放少。至一季度末,个人按揭贷款比年初净增30.4亿元,个人经营性贷款仅增加3.39亿元。

  (二)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不良贷款居高不下。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3.56亿元,不良贷款化解难成为制约银行扩大信贷投放的关键因素。二是审批权限收窄。受不良贷款上升等因素影响,各市级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不同程度收窄。农行、中行荆州分行贷款审批权限已上收省分行,建行荆州分行贷款审批权限由2000万元降至500万元,工行荆州分行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权限在省分行,仅有小微企业贷款额度500万元。三是贷款门槛提高。为控制风险,各银行机构在信贷内控上更加严格,在企业资质审查、信贷决策上更加谨慎,对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税收等方面的要求提高,我市中小微企业偏多,中小企业因规模小、自有资金少、科技含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抵押担保不足,贷款风险较大,难以达到银行信贷准入条件。过去常用的企业互保、流程管控(存单、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等方式关闸,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四是综合融资成本上升。随着投资的多元化,居民投资意愿的增强,银行存款越来越难抓,银行揽储成本上升,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6.92%,如加上担保费率2%、中介等其他费率0.5%,企业获贷利率平均9.42%,已超出很多企业平均利润率。很多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来源于民间借贷,成本更高。

  (三)社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社会融资风险易向银行传染渗透。有些贷款企业由于盲目扩张、跨界经营,部分生产经营资金为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因融资成本高、经营管理不善,一旦资金链断裂,导致银行贷款形成不良。二是企业报表不真。报表的真实性是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首要信用,但不少企业为规避税费,极不重视报表的真实性,在所有企业中,能提供报表的只占一半,特别是小微企业无报表、假报表现象很普遍。三是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虽然政府在企业信用建设上花了大量力气,但仍有不少企业不讲信用,使用各种方法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四是不良处置难度大。主要存在直接催收难、重组转化难、依法清收难、出售转让难、核呆消化难等问题,尤其是银行诉讼案件审理、执行周期长,执行难。

  (四)政府工作有待改进。一是扶持政策不优。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政府部门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权证办理、行政审批(许可)、合法合规证明等政策扶持方面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部分企业在权证办理、合法合规证明方面进展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二是方式方法不多。目前,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依赖银行贷款,政府的扶持措施也主要是针对银行信贷的增信产品,对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股权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措施还是偏少,在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方面更是空白。三是增信功能发挥不充分。市政府建立的增信平台中,“助保贷”、续贷周转金运行情况较好,“政银保集合贷”、“新农贷”业务进展缓慢,政府投入的增信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引导和放大作用。产业基金工作推进较慢,目前实质性投资实体企业不多。无论是政府性担保公司还是民营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普遍偏低,担保企业、担保额度非常有限。相关部门对企业信用信息各自为政,互不关联,削弱了企业的信用信息,浪费了企业获得支持的很多机会。

  三、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的建议

  委员们对如何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引导。市政府金融办、人行、银监等部门要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荆政办发〔2018〕2号)文件,按季对各银行业机构进行评价,在资金奖励、公共资源类存款招标、风险补偿金、财税奖补等方面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银行机构进行倾斜。发挥好“早春行”履约的带动作用,采取单独约谈、上门督办等方式,确保“早春行”签约全面落实,带动信贷投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对支持实体经济较好的银行机构予以支持。加强不良贷款化解。银行、法院、政府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双线督办,创新工作思路,有效加快工作进程,切实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两项指标,增强银行加大投放的信心。依法推动金融案件快审快执,建立涉金融案件立案、审判、执行“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提高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执行受偿率。

  (二)加快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尽快推进荆州市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议政府部门牵头,依托人民银行信用登记咨询系统,联网税务、司法、工商、公安等部门,收集、整理有关个人和经济组织的经济往来、民事刑事纠纷的信息和数据,建立大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尽快建立一个政府主导、民间参与、金融支持、多渠道筹资、操作方式灵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财政拨款形式,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中小企业提供贴息或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发展中小企业互助性质、会员制的担保机构,有效扩大社会信用额度;发展以企业、自然人为主出资组建,实行商业化运作的商业性担保机构。

  (三)搭建信息平台,推进银企对接。由市金融办会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金融监管机构搭建一个三方信息共享平台,专门为园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和沟通顺畅。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搜集整理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新项目储备情况、项目资金落实情况以及招商引资最新动态等情况,园区企业的资信等级、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融资需求,各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措施,贷款的条件、程序以及金融新产品、新业务等情况,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信息及时发布在信息共享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由政府搭台,通过向金融机构推介中小企业,举办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等形式,推进银企对接,创造合作机会。

  (四)做强市场主体。实体企业本身的质量、经营状况、市场前景、发展规划,直接决定了能否与金融机构顺利地进行对接合作。经信、农业、科技等部门应围绕百家领军企业、隐型冠军企业、规上企业、龙头企业等重点,大力推进企业规范运作,对企业管理层开展金融培训,加大传统企业改造升级力度,引导企业专注主业,稳健经营,将传统企业抓紧改造成为财务透明、股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招商局、荆州开发区、产业基金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市委、市政府“一城三区、一区多园”战略,围绕主导产业、优势资源,积极招大商、招强商、招优商。市政府金融办要积极会同各县市区,借助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东风,将更多更优的本地企业推上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有效解决优质企业的融资问题。

  (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推动社会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转变。抓紧出台我市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8〕17号)的细化实施方案。强力推进重点企业IPO工作。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规范市场主体。建立完善产业引导基金和各类实体发展基金,按照保本略有盈利的模式稳健发展,撬动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引进股权投资机构,推进股权投资落地见效。加快推进产业基金对18个园区全覆盖。加快债券融资,城投债的发行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企业债要以大地生物700万私募债发行为范本,在全市新三板、优秀四板企业中全面铺开。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