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关于荆州市就业创业工作的视察报告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17-11-07 10:19

  荆州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为助推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就业创业目标,根据市政协统一安排, 7月18日,市政协副主席胡荆琳带领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及部分委员,就全市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实地察看了湖北恒润科技孵化器、人力资源产业园,听取了市人社局关于全市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与会委员就如何做好全市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民生实事之首,围绕促进就业创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元至6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8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1.91%;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2.61%;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30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6.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2.34%;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0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扶持创业25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1%;带动就业705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58笔1.34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3.6%。

  (一)落实政策稳定就业。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上半年减少核定企业养老保险费4001万元、失业保险费3781万元、工伤保险费363万元。2017年预计为476家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700万元,能够有效稳定工作岗位5.7万余个。实施就业援助,帮助7304名失业人员再就业,为3121名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199万余元。

  (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已建成的27家各类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8家孵化平台,各基地入驻孵化企业1500余家。二是构建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在恒润孵化器等6家基地建设了公共服务站点,为各类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创新打造“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辅导”三支队伍,累计培训学员1618人,72位市创业培训师资团成员开展创业培训3435人次,136位市创业辅导专家团成员指导253个创业者成功创业。努力探索“科研机构+孵化平台+投融资机构+检测检验服务+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模式,恒润孵化器的4家企业已在新四板挂牌。三是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吸纳就业。积极推动全市互联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家庭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发展,推动农村淘宝网络建设,扩大第三产业就业空间。今年来,全市互联网产业吸纳就业近2万人,育婴师、家政服务等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近7000人,十八匠工艺、云长智动漫等文化产业吸纳就业近1000人。

  (三)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一是实施就业精准扶贫。实施“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专项培训计划”,实现贫困人口就业1826人。实施农家乐创业扶持项目30个,总投资466万元。加强贫困人员劳务输出与输入对接,促进贫困人员外出就业。二是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岗位、促返乡就业创业”活动,举办“春风行动”、“关爱服务行动”、就业困难人员专场、失地农民专场等特色招聘会143场,有针对性地帮助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就业。三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了《关于实施“我选湖北·凤鸣荆州”计划促进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的意见》和《关于实施“我选湖北·凤鸣荆州”计划的意见》,推动创业孵化基地、人才工作站、人才创新创业超市等各类引才、育才、留才载体建设,重点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实习实训向本地就业创业转化。全年可建成实习实训基地70家,推动大学生实习实训1.05万人,促进就业创业7000人。做好大学生公益性招聘服务,提供就业岗位4610个,达成就业意向2100余人。

  (四)创新服务方式改善就业。一是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中心城区综合性信息化招聘大厅正式运营,可接纳招聘企业百余家,求职者可以通过招聘终端、自助服务终端,线上线下同时找工作。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采取错时开班,避免同时开班,确保监管质效;上半年,全市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02万人,发放培训补贴3590人295.4万元。三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人力资源产业迅速发展。全市现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56家,全年派遣劳务人员32156人,介绍求职者36524人,培训企业员工1.5万余人,服务用人单位1000余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配套资金不到位。2016年全市就业综合指数考核全省第九,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县市的就业资金配套不到位,人均资金不到全省的一半,有的地方人均配套仅1.38元,远低于全省平均的36元。

  (二)政策落实不充分。在政策落实上,中心城区比县市做得好,有刚性任务指标的政策比预防失业和鼓励创业的政策落实得好,硬件设施建设较快,软件信息服务建设缓慢。

  (三)创业功能要素集聚不完全。虽然全市已经建成一定数量的创业孵化基地,但各类孵化基地普遍小而分散、功能不健全,能提供的创业孵化服务不够专业,入驻孵化企业和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创新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创业者需求。

  (四)培训质量不高。目前的就业技能培训,专业覆盖范围少,涉及的产业行业较为低端,不能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创业培训的结业率高,但是转化出的创业项目不多,创业成功率也不高。

  三、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政治考量。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促进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确把握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新压力新矛盾,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就业创业的新期盼新需求,准确把握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创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领会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十三五期间要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关于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的精神实质,把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创业水平与强化就业困难群众帮扶当作一项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时刻放在工作核心部位,千方百计保持就业稳定,为勇当多极发展排头兵、实现荆州十年大振兴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准确把握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具体要求。搭建更多创业平台。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产业园、恒润科技孵化器等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建设支持力度,以荆州区创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将恒润孵化器和速乐购打造成国家级众创空间,示范带动全市孵化基地提档升级;进一步推动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过剩商业地产转为创业孵化基地。整合部门资源,发挥孵化基地资源集聚和辐射引领作用,为创业者提供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对确有需要的创业企业,可适当延长孵化周期。根据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实体数量和孵化效果,按相关政策给予一定奖补。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充分发挥荆州科教优势,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和培养人才。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以改善服务帮扶就业。抓好重点人群,特别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返乡人员就业创业,把返乡人员创业创新纳入“双创”相关政策支持范围,鼓励返乡农民工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资源,繁荣农村经济,拓展就业渠道。

  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根据就业失业重点指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宏观经济运行等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按照分级预警、分层响应、分类施策的原则,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用透用活社保人才政策,不断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三)准确把握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担当。强化责任担当。就业创业是政府及部门的历史担当和最要紧责任,要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动就业转型,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持续提高。

  加强政策研究落实和宣传。不折不扣落实中、省关于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强化激励问责和宣传引导,营造深厚氛围,为促进就业创业提供坚实保障。因地制宜的创新开展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就业新途径,让每一位有需求的群众都能享受到好政策。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在高附加值产业创业的劳动者,创业扶持政策给予倾斜。进一步落实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托底政策,帮助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下岗员工、精准扶贫对象提升职业技能保障就业。

  加强统计监测和形势研判。完善统计监测制度,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业等统计监测指标。扩大就业数据信息来源,加强就业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对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就业监测,为解决就业创业难形成精准依据。

  重视政协提案办理。政协提案凝聚了委员心血,反映了群众心声。今天的视察座谈中委员们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调研,认真办理,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