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荆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17-07-18 16:14

  荆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6月15日,市政协副主席文艺、许晓宏带领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部分委员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委员们视察了荆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沙市区胜利街道办事处王板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荆州市群艺馆,听取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十二五”以来,我市纳入省“两馆”建设补助的县级项目共6个,目前,松滋市群众艺术馆、沙市区文化馆已建成投入使用,其余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荆州图书馆新馆目前主体结构建设基本完成,力争今年年底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村级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心城区社区(街道)文化设施设备配置为标志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当前正在努力推进农村广播村村通及农村智能广播网(村村响)两项建设工程。

  (二)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继续加强。近年来,我市全方位实施精品创作工程、活动品牌工程、文化普及工程,催生了《小城大爱》、《我在寻找一颗星》、《有爱才有家》、《优孟衣冠》、《民歌荆州》等一批具有荆州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成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社区消夏文化节获得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沙市区章台梅文化艺术节、公安县三袁文化艺术节、石首农村“快乐广场大家跳”等县市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各自特色。2013年在荆州市创业学校成立的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文化部非遗司、省文化厅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被授予“非遗+职业教育”传承模式称号。全市文艺院团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年均800场以上。

  (三)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步伐加快。基层群众文化团体(队)如雨后春笋,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及荆州开发区共有社会文艺团队1586个,包括公益型852个、经营型237个和自娱型497个。社会文艺团队荆州区有114个,沙市区有106个,荆州开发区有25个。各级文化馆(站)初步建立了全市社会文艺团队档案,初步形成了驻馆文艺团队常年活动及考核机制。

  二、现实问题

  近年来,中共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目前与我省其它地市相比仍然发展相对滞后,在经费投入、设施建设和使用效率、人才队伍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荆州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我市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出预算过低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指标中,人均公共文化年财政支出150元以上是“十三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硬指标。2015年,我市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为62.88元,排全省倒数第四,2016年该项目指标为16.61元,排全省倒数第二。按照财政部、文化部印发的《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精神,荆州市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工作专项资金为50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为25万元,目前荆州市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工作已经开展6年,但“免费开放”市级配套资金一直没有到位。荆州市群众艺术馆的群众文化辅导团社区延伸项目工作,一直没有经费支持此项惠民工作。

  (二)新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步伐较慢与已有的公共文化场馆使用率较低的矛盾。省政府财政扶持我市的6个县级“两馆”(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项目,除已完成的2个项目外,原定今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文体中心形式)的其它项目,由于项目属地配套资金不够等问题,可能又要延后。多数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文体基础设施统筹建设任务较重。全市市县两馆公共文化设施普遍老化,功能布局已普遍落后于时代。荆州市群众艺术馆建设于建国初期,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群艺馆新馆建设纳入政府十大建设工程之一,目前后续立项、选址工作仍没有开展。同时,我市目前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普遍存在着服务跟不上、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如农家书屋使用率不高,农村电影放映片源、档次与群众需求不对应。部分原有的公共文化场馆向社会出租,虽然租金有60多万元,但若收回可以满足10-20支文艺团队开展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青黄不接、人才老化与青年专业人才留不住、进不来的矛盾。我市各级公益性文化单位受用人机制限制,导致编制内干部职工年龄老化,专业岗位人才出现断层,后继乏人,已经成为滞约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的瓶颈。如荆州图书馆缺乏图书馆专业方面的人才,老同志又多,图书馆新馆建成使用后,急需新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我市专业院团专业文艺人才和戏曲拔尖人才十分缺乏,社会文化艺术团队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专业的文艺团队比较少,而且市级没有组织系统的专业培训,社会文化艺术团队艺术创新能力弱,大型剧目的综艺主创人员(编剧、导演、演出、服装、化妆等)必须依靠大专院校的师资和省级以上文艺单位的人员力量。

  三、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我市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全市人民共享荆州文化发展成果,可以更好地促进荆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走出困境加快建设,既要市、县(区)财政积极支持,又要善于向上争取项目、向外争取支持,还要善于向市场借力。当前,一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并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切实解决我市人均公共文化年财政支出“排全省倒数第二”和免费开放的“两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的地方配套资金的问题;二是通过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社会文艺团体活动和群众文化辅导团社区延伸项目给予支持;三是市政府制定出台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政策性文件,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目录,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活动、提供设施、资金捐赠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二)加快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既要抓精品、树品牌,推进大的、具有标志性的工程快速落成,也要从细微处着手,展开“细胞工程”,积极发挥社区的阵地作用。当前,一是积极支持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今年年底荆州市图书馆新馆工程完工,并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二是作为今年市政府十大建设工程之一,市群艺馆新馆建设项目必须尽快启动后续立项、选址工作;三是发挥沙市区胜利街道办事处王板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模式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探索符合各自实际的建设和服务模式;四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超前规划,包括近期、中期、长期规划。

  (三)推进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分散在不同部门,图书馆、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隶属市文新广局,博物馆隶属市文旅局,科技馆隶属市科协,体育场馆隶属市教体局,工人文化宫隶属市总工会,青少年宫隶属团市委,同时,各中小学、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也有图书馆(室),因此,建立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做好顶层设计,调整政策、建立制度,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统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的综合利用效益。

  (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既要精心、科学谋划荆州城市的文化定位,又要深入挖掘荆州丰富文化资源,将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加强市民文化自信;二是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的融合,在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建设移动互联终端,让群众在“云端”上尽享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收回已出租的部分原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用于满足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开展活动;四是荆州图书馆新馆的展览厅设置应考虑功能更全面,可以集展览、收藏、展示、讲座、研究、交流为一体;五是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在全国、全省叫得响文化精品;六是公共文化服务应考虑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特别为残疾人配置无障碍设施。

  (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选调优秀人才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和鼓励文化工作者下基层的优惠政策;二是市财政编制人社部门对拔尖专业人才设置专岗,给予编制,实现专业人才能留得住、引得进;三是制定基层文化人才培训规划,逐步形成基层文化工作者岗前、岗中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纳入政府购买的内容。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