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建言献策
民族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视察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17-07-18 16:08

  荆州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为加快荆州全域旅游发展,提高市政协2017年2号提案“关于将文化旅游打造成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的建议”的办理实效,5月24日至25日,市政协副主席林红率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部分委员及市文旅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新广局、市农业局、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赴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开展民族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视察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两个民族乡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卸甲坪乡实施“三乡四区”战略,坚持生态立乡、旅游兴乡、文化强乡,争创美丽乡村样板区、温泉康养度假区、4A级旅游风景区、旅游扶贫示范区,引进社会资本4亿元建设曲尺河温泉旅游度假邨项目,一期工程于2017年1月18日投入使用,已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二期工程已经动工。发展“旅游+产业”扶贫新模式,扶持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引导发展传统酱菜、葛根制品、土猪腊肉等原生态特色旅游纪念品。大力整合文化旅游要素资源,旅游设施日臻完善,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并成功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节,卸甲坪乡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态势良好。

  (二)洪湖市老湾回族乡。老湾乡立足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依托自然风景长江外滩、两座江心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产业支撑,强化发展后劲,在明清老集镇柯里湾村规划了民俗一条街、餐饮一条街、商贸一条街以及农事体现休闲区等产业,沿江规划了生态休闲观光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河一园一区”(柯里湾“一河两岸三村”美丽乡村建设、集镇民族风情园建设、长江外滩生态休闲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卸甲坪乡、老湾乡是全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旅游资源独特,发展文化旅游优势独特。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推进民族乡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但随着开发力度加大,两个民族乡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旅游开发产品单一。卸甲坪乡的旅游业现仍以观光旅游为主,正逐步向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康养型旅游转变,但目前仅开发出了曲尺河温泉度假邨项目,受季节性影响,淡旺季分明。老湾乡走水乡特色乡村旅游路线,搭建凉亭栈道,怀抱绿树花香,打造民族建筑风情一条街,但由于资金不足,改造范围受限,“一街一景”特色不明显,对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力度也还不够。

  (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卸甲坪乡大手笔投入省道、县乡及通村公路改造升级,完成安全饮水工程、安全用电项目,加油站、旅游公厕已开工建设,停车场、游客中心即将动工,但交通设施、游客集散、景区标牌等旅游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老湾乡旅游公厕、村史馆、大码头、接待中心等核心区基础设施初具雏形,停车场、换乘中心正在筹建,旅游设施需加快建设。

  (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卸甲坪乡推进产业扶贫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农户致富增收,将农产品精心包装加工成旅游特产,打造了欣兴香菇、云宝葛根、土家坛酱等一批旅游商品。但由于目前旅游人气不足,导致市场销路不畅,产业发展乏力,对区域旅游经济贡献率不高。老湾乡的牛八卦、牛肉饼、鱼糕、回族米粑等清真特色饮食分布零散,尚未形成产业,还没有树立本地特色饮食品牌。

  (四)民族元素挖掘不深。卸甲坪乡土家文化“五个一”思路明确,致力于推出一桌土家特色美食,储备一台土家文化戏,打造一个土家文化资源库,筹建一个民俗文化展览馆,组建一支文艺表演队。但展现土家魅力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民俗节目还需进一步挖掘开发。老湾乡目前正建设锅底戏台,地方特色舞台剧有待整理编排,作为老苏区之一的红色旅游资源有待开发。

  (五)旅游人才资源匮乏。两个民族乡本土缺乏从事旅游开发的企业,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高层次人才,缺乏熟悉本地风尚习俗、风土人情、善于交流的导游人才。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整个旅游服务人才的引进培养滞后于景区建设、市场发展。

  (六)营销推介力度不强。两个民族乡旅游宣传范围有限,手段传统,主要依靠政府推介、广告宣传,依托节庆活动,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具体营销上,各个景区单打独斗的状况普遍存在,尚未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

  三、相关建议

  我们认为两个民族乡的文化旅游业必须与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通盘谋划,科学选择路径,进一步以全域旅游的战略视野来认真制定规划、完善机制,在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度、提升文旅融合度、打响品牌知名度、提高景区美誉度上发力,让两个民族乡成为全域旅游的景点之一。

  (一)高起点制定旅游规划。一是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制定好抓当前、管长远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总规框架下制定具体规划,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校准实现民族乡旅游大计的“指南针”。二是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既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推进旅游资源的全域整合和服务的全面升级,共建荆州-洈水-卸甲坪大旅游圈和大洪湖旅游格局,又要突出各民族乡区域特色,统筹旅游精品线路规划,把卸甲坪乡和老湾乡建设成为有景点、有故事、有内涵,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和民俗文化魅力乡镇。

  (二)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一是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加大景区、乡村、车站之间的连接道路建设,加快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交通畅通,无缝衔接。二是完善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体系。加快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力度,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牌公共设施体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善旅游线路沿途厕所分布,合理配置旅游公共厕所、景区景点厕所,加快停车场、景区道路标识牌建设进度。

  (三)高品位开发旅游产品。一是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在充分利用民族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显性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隐性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使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避免“有短期的繁荣而无持续发展后劲”。建议卸甲坪乡践行“五个一”的思路,编排储备一批具有民俗特色的歌舞节目,把农业劳动变成游客可参与的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老湾乡建设特色小镇中融入回族风情、红色文化元素。二是精心打造旅游商品。开发好民族乡土特产品,启用土特产地理标识,强化品牌质量意识,把特色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纪念品,成为民族乡老百姓提高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三是注重保护旅游环境。旅游开发要时序有度,协调发展,决不能以开发为名破坏生态环境或人文资源,“有热闹的开发而无群众真正受益”,确保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四)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对民族乡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发挥“旅游+”功能,做好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农业现代化、旅游+生态化等文章,使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二是助力精准扶贫。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农村物质、精神“双脱贫”的助推器,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小镇商业,对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辐射周边村民就业及创业发展,实现开发一个景区,带富一方百姓。

  (五)高水平培养服务人才。一是注重外来人才选拔引进。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尤其要加强高层次管理者、新型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二是注重本地优秀人才培养。最大化利用本地人才优势,在优化文化旅游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乡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增强旅游自信、文化自信,实现“村村都有景点,人人都是导游”,提升本地特色旅游的吸引力。

  (六)高效率宣传旅游品牌。一是打响旅游节庆品牌。节庆活动的观赏过程也是游客的参与过程。办好卸甲坪乡民俗文化节、老湾乡清真食品博览会等民族乡节庆活动,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二是开展旅游联合推介。除利用大型宣传牌、广告画册外,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跟进、整体策划、联合促销的办法,在旅游大省、周边县市举办旅游联合推介会,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提高我市旅游业知名度,让品牌“走出湖北,走向全国” ,让八方游客慕名走进荆州,走进民族乡。三是借力新媒体宣传促销。供应商或旅游服务部门通过搭建在线平台,开展大数据营销,利用手机客户端为游客提供景区浏览、电子门票、娱乐消费引导等多种旅游服务,广泛征求游客反馈意见,及时跟踪掌握市场动态,打破时间、空间界限,获得最佳营销效益。

  四、两点请求

  (一)请荆州市政府出台针对少数民族乡重点扶持政策。出台专门针对民族乡文化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卸甲坪乡和老湾乡纳入荆州旅游圈进行统一包装和对外推介;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预算上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支持额度,在原来每年20万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二)请市文旅委、市文新广局、市农业局、市交通局、市民宗局等单位合力支持民族乡发展文化旅游业。一是市文旅委支持民族乡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和提档升级工作。支持卸甲坪乡创建4A旅游风景区和湖北省旅游名镇;支持老湾乡珂里湾游客中心建设。二是市文新广局加强对民族乡文艺工作的支持和指导。支持卸甲坪乡编排土家族民俗节目,支持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以及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支持老湾乡建设锅底戏台、村民文化古羊场,挖掘整理编排地方特色的舞台剧。三是市农业局支持民族乡农特产业发展。协助举办第二届卸甲坪土家族乡民俗文化节暨“杀年猪、吃年饭、办年货、泡温泉”乡村民俗旅游活动;扶持珂里村500亩瓜果蔬菜基地建设。四是市交通局在旅游交通上给予项目资金支持。扶持打通洈水至卸甲坪旅游公路、卸甲坪至五峰仁和坪公路、卸甲坪至宜张高速连接线;帮助解决珂里湾进村公路、桥梁建设资金缺口。五是市民宗局给予相关支持。支持卸甲坪镇泰民族学校争创全省十佳民族学校;给予老湾乡珂里湾村清宁禅寺相关支持。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