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领导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荆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23-02-03 15:26


(2023年1月6日 在政协荆州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蒋 鸿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荆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全市人民在中共二十大和中共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指引下,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开局之年,也是六届市政协全面落实党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聚焦提质增效强化履职作为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政协荆州市委及其常委会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中共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中共荆州市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注重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有为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奋力书写新时代荆州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扛牢政协政治引领责任

持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市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将政协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市委常委会先后5次听取市政协工作汇报,对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政协重要活动,带头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对政协重要履职成果作出批示,有力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市政协党组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政治责任,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政协履职始终与市委工作大局同心同向、同频共振。高度重视提升政协系统党建质量,认真落实市政协党组听取政协机关党组党建工作汇报机制。出台《关于加强中共党员委员联系非中共党员委员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中共党员委员活动小组联系服务非中共党员委员机制。依托专门委员会组建9个中共党员委员活动小组,探索建立活动小组负责人列席政协党组会议制度,实现党的组织对中共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强化政治引领责任,9个活动小组组织开展“书香政协”读书活动48次,委员交流发言390人次,提交心得体会文章185篇。多位委员在省政协委员读书学习交流会、委员讲堂等平台交流发言。

持续深化党的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在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中掀起全覆盖、分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宣讲热潮。主席会议成员带头深入中心工作联系点、企业农村、街道社区宣讲二十大精神;机关班子成员按市委、市政协党组要求赴一线宣讲;党员领导干部分批次参加省、市集中轮训,举办机关青年干部学习交流会;各专门委员会、县市区政协组织委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宣讲活动。健全以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常委会议专题学、委员培训集中学、界别小组重点学、网络平台线上学、读书群内交流学等相配套的学习制度体系,组织委员将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部署以及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市政协六届四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议》,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紧凝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力量。

(二)始终坚持围绕中心促发展,展现政协服务大局担当

聚焦重大选题议政建言。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先后以“落实‘六比六看’,打好‘招商阵地战’”“推进大学城建设,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为题召开议政性常委会,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建议案》,得到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水生态修复”等,开展民主监督和持续跟踪研究。积极参加省政协组织开展的重大协商活动,在省级层面为推动荆州高质量发展建言发声。受邀参加省政协常委会,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为题交流发言;根据省政协调研课题安排,组织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在深入调研、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关于荆州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按照省政协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优化江汉平原水网建设,恢复洪湖水生态”专题调研,就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美丽洪湖、建设大美荆州提出对策建议。

写好“一线协商”履职答卷。落实省委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和省政协、市委相关工作要求,按照“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工作法,探索政协基层协商路径方式方法,引导、动员政协委员、基层群众积极投身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出台《关于深入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意见》,采取线下实地观摩、线上视频观摩形式,组织开展两轮“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案例观摩活动,打造了一批务实见效、可复制推广的经典范例。以政协委员“撰写提交一份民生提案、协商解决一个民生难题、办成办好一件民生实事”“三个一”为抓手,将“一线协商”融入“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市广大政协委员踊跃参与,提交民生提案216件、解决民生难题177件、办成民生实事169件,书写了一份份履职为民、服务大局的精彩答卷。

积极参与市委中心工作。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主席会议成员积极投身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在新能源电池及电子级化学材料、现代化工、大健康、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领域担任招商联动组负责人,带队赴外地招商引资,签约重大项目34个,投资金额293.4 亿元。牵头或参与负责科教创新中心指挥部、“五个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建设。认真落实“十问十帮”,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深入社区党建、平安建设、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联系点,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严格按要求落实河(湖、库)长制,认真做好督导“创文”、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在深度参与中充分发挥政协深度协商和有效监督作用。

(三)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求实效,树立新时代政协新形象

健全协商议政格局。落实“市县政协要把协商放在重要位置”的要求,健全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月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严格按中办《意见》要求,增加议政性常委会议和全年重大协商活动频次,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协商工作。一年来,召开全会1次、议政性常委会议2次、双月协商座谈会4次,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活动2次,组织其他各类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活动80余次,向省政协和市委报送社情民意信息43篇,收到提案475件,立案提案办复率和提案人满意率分别为100%、98.3%。

完善协商工作机制。落实主席会议成员分工主抓专门委员会工作、率领专门委员会联系指导县市区政协工作机制。创新专门委员会工作机制,以“八个一”工作要求发挥专门委员会支撑作用,实现委员服务联系全覆盖、中共党员委员联系非中共党员委员全覆盖、各级委员联系基层地方全覆盖、参与全体会议之外政协活动安排全覆盖。完善委员经常联系界别群众长效机制,在全市建成委员工作室126个、界别委员活动小组30个,在乡镇(街道)建实三级政协委员基层履职平台287个。完善政协协商活动制度机制,对标调校、系统修订协商议事工作制度20余件,确保政协协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推进协商效能提升。积极参加省市县三级政协协商联动,聚焦省政协共性指导议题“推进323攻坚行动落实落地”“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联合调研及界别协商活动。围绕“实施数字创新引领工程,助力打好工业突围战”协商议政,推动出台《荆州市助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荆州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实施方案(2022-2024)》,促进我市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综合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运行,并为557家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荆楚文化挖掘与弘扬”两场双月协商座谈会采取同步网络协商方式,4.7万余人在线收看会议网络直播,1.6万余人互动点赞,在线留言1500余条,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加强改进特约民主监督员工作,修订《选聘市政协委员担任特约民主监督员管理办法》,9个专门委员会对应联系26个民主监督小组,聘请78名政协委员担任市直执法执纪部门特约民主监督员。深入开展提案和提案办理质量“双评价”活动,提案质量评议结果计入委员履职档案,提案办理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提案办理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现提得好、议得好、办得好“三好”目标。

(四)始终坚持团结民主聚共识,汇集政协和衷共济力量

深化合作共事。发挥人民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优势,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新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创造条件。落实联系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开展联合调研视察等履职活动;定期走访政协参加单位和各界代表人士,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邀请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负责人列席政协秘书长会议,对各民主党派以党派名义发表意见作出机制性安排。一年来,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参加市政协组织的专题协商、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32场次;提交大会发言61篇,占总数的71%;提交集体提案31篇,占总数的100%;报送并被采用社情民意信息24篇,占总数的56%,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加强团结协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湖北省宗教事务条例》,对中心城区宗教场所进行视察调研,组织委员就“落实新时代宗教工作要求,引领荆州宗教工作依法规范”开展界别协商。赴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洪湖市老湾回族乡调研指导,着力推动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密切与港澳台侨委员的联络沟通,经常性走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召开“挖掘名校资源,推动资智回荆”专题协商会,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资智回荆”工作的建议》,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建议内容被市委人才办吸纳采用。开展港澳台侨企业摸底调查,组织委员视察调研侨企,围绕促进侨企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召开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委员座谈会,以创新理论凝聚思想共识,以伟大成就坚定发展信心。

促进联谊交流。接待外省、市政协来荆调研、考察16批次。积极参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通报《荆州共识》落实情况,以“立足资源禀赋 深化联动协作 打造区域“双水双绿”产业发展样板”为题作主旨发言,协商达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共建洞庭粮仓”的《益阳共识》。参加湘鄂渝黔4省市17个市州及76个县市区政协“助推红色旅游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共商共建红色旅游区域协作机制,推进湘鄂渝黔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做好宜荆荆恩政协主席联席会第二次会议参会筹备工作,提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组织政协委员赴九江参加长江流域市(区)政协“喜迎党的二十大”书画联谊,牵头举办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40周年纪念展。

(五)始终坚持履职尽责谱新篇,彰显政协干事创业风采

基层政协工作呈现新气象。加强市县政协联合联动,强化对县市区政协工作的联系指导。荆州区政协注重履职平台建设,发挥多类型委员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沙市区政协深入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人民政协报》专题报道其经验做法;江陵县政协推进委员履职量化登记考评,委员主体意识和履职热情明显增强;松滋市政协规范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机构设置,较好解决“两个薄弱”;公安县政协着眼提升党建质量,构建“政协党组+机关党组+联络小组功能性党支部+中共党员委员联系非中共委员”组织体系;石首市政协围绕落实《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助力建设鄂南湘北跨省协作示范区;监利市政协开展“读书四进”活动,以“书香政协”建设推动“书香社会”建设;洪湖市政协聚焦推进洪湖美食与文旅高质量融合,助力打造地方饮食文化品牌。

委员履职能力实现新提高。抓实委员培训,健全分级分类培训制度。组织委员参加全国政协第139期干部培训班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专题研讨班,开展六届市政协新任委员集中培训活动。优化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出台《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委员述职实施办法》等,完善委员履职考核管理,对委员参加会议、协商活动以及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作出具体规定。一年来,市政协委员开展重要履职活动1674人次,在政协相关会议上发言362人次,开展团结联谊活动4027人次。涌现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甘辉芳、全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张新珍、全省教研名师赵春芸等一批先进典型,许小兰等6名政协委员获“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荣誉称号。

机关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以开展“学习推进月”“六查六找”活动为抓手,从严从实推动“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极端负责、规范高效、团结协作、勤政廉洁”模范机关建设,旗帜鲜明要求摒弃“二线意识”、告别“半退状态”,实现政治站位、精神区位、能效段位、工作排位“四提升”,充分展示新时代政协机关干部“思想不下火线,工作对标一线”干事创业良好精神风貌。认真落实月度工作述职制度,修订完善机关制度17项,着力强化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功能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依纪依规开展工作。市政协机关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市党建工作优秀单位等。高度重视宣传信息工作,升级改版《荆州政协》杂志,着力提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基础性工作质量,在国家、省级平台发表理论文章、专题报道21篇,在“湖北政协”微信公众号发稿310余篇,发稿数量市本级排名、市县综合排名均居全省第一,宣传信息工作进入全省政协系统第一方阵。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过去一年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取得的成绩,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政协的有力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凝结着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和所有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照市委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专门协商机构功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凝聚共识的制度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的水平和实效还需进一步提升,机关干部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的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政协力量。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有重点、多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学深悟透中共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共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动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政协事业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向前推进。

(二)围绕中心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优势,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原则,主动把政协履职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着力提升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关于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决定》《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四化同步”、紧盯“四大目标”、协同“四大会战”,坚持问题导向、小切口务实原则,精心确定年度协商议题、统筹制定年度协商计划、有序安排年度协商活动,组织政协委员和相关方面专家学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聚焦助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切实将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三)广泛凝聚共识,彰显政协统战功能。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等,发挥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健全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机制,坚持市政协主要负责人走访市各民主党派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参与全市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做出机制性安排,建立健全各民主党派参与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情况交流机制。畅通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意见诉求表达渠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好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专题学习考察、界别协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广泛团结港澳台侨各界人士,增进思想共识,推动交流合作。

(四)推进“一线协商”,切实打造履职品牌。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优势,把政协协商民主与基层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市政协《关于深入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意见》,持续擦亮“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品牌,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推动协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紧扣推进荆州高质量发展选准民主监督议题,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协商在一线展开、矛盾在一线解决、监督在一线跟进、成果在一线落实。认真落实提案办理协商实施办法,以“五共”理念谋划、推进提案工作,促进提案质量、提案办理质量、提案服务质量“三提升”,发挥提案在政协履职中的重要作用。规范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依托双月协商座谈会网络直播和县市区政协线上协商系统,拓宽群众参与协商渠道,打造有温度、见实效的“一线协商”平台。

(五)强化自身建设,着力夯实工作基础。聚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做实“加强”文章、彰显“改进”效能。创新专门委员会工作机制,以持续推进“八个一”为抓手,切实发挥专门委员会履行职能职责的重要方式、团结联系委员的重要纽带、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载体作用。优化委员履职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委员履职平台功能,完善与委员、委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制度,落实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和履职评价激励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富有政协特色的专家智库。深化模范机关建设,加强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建立协同调研和经验交流机制,密切与省政协、县市区政协的联动联系,推动解决与上级政协相比“离天线”太远、与基层政协相比“接地气”不够的问题。着力提高政协系统履职质效,更好解决“两个薄弱”,促进市县政协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各位委员:踏上新征程,人民政协任重道远;担当新使命,人民政协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在中共荆州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助推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开创新时代荆州政协事业新局面而团结奋斗!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