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蒋鸿:牢记殷殷嘱托 共护一江碧水永续东流
信息来源:市政协研究室 | 发布时间:2023-04-28 08:11

蒋鸿:牢记殷殷嘱托 共护一江碧水永续东流

——荆州市政协主席蒋鸿在“宜荆荆恩”四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五周年之际,宜荆荆恩政协主席联席会议以“生态屏障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为题召开第二次会议,恰逢其时、意义深刻。荆州境内长江径流483公里,占湖北段的45.6%,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径流最长的地级市。五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累计投入440亿元实施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长江干流荆州段水质提升至Ⅱ类,2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由64.3%提升至87.5%,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年度考核始终位列全省市州第一方阵,先后荣获国家卫生、森林、绿化模范、节水型城市等称号。森林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平原湖区样板,下辖6个县市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风华初绽。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强力护水,高站位严要求部署长江保护。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并与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一体推进。关停拆除码头340处、腾退岸线55公里,76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72家,年内整治完毕。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荆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二是源头治水,全方位全环节开展立体治理。对标制定《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结合黑臭水体治理、管网建设、农业双减等“痛点”,实施“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三源共治。全市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负增长。落实“一水一策”专项整治,排查市区建成区黑臭水体17处,完成市区管网检(探)测4363公里,建成104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6座垃圾焚烧厂,城市及乡村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98%

三是严格管水,有序推进长江水环境风险防范。任命3969名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在全省首创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率先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禁捕,与宜昌、荆门、恩施签订长江禁捕跨界水域协同执法合作协议。江面非法采砂船舶实现“清零”。溯源长江入河排污口1824个,已实施在线监测797。完成洪湖退垸破口通湖21.27万亩,生态施工15.97万亩。完成长湖3个圩垸、7149亩退垸还湖。建立30个省级以上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达82.43%

四是生态美水,打造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启动国家三部委审批的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实施中心城区水生态修复工程和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环荆州古城湿地公园水体水质提升为Ⅲ类,建成“国家湿地公园”。江豚种群数量由70头增至100余头,麋鹿种群数量由550头增至1100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1.32%,森林蓄积量1041.62万立方米,沿江绿色廊道已然形成。

宜荆荆恩四地依江而立,地域相接。长江、清江、沮漳河如彩线串珠,将四地紧密相连。近年来,四地在生态优先、协同发展上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区域协作机制、污染防治、资金保障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弱项,亟待进一步优化解决。为此,建议:

一是蓝图共绘,打造“宜荆荆恩”流域治理一体化发展格局。合力争取国家、省级层面支持,进一步健全区域长江流域协调机制。认真落实《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完善四地国土资源、交通、防洪、供水、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摸清四地生态屏障底数,加强水环境、水生态联防联保联治。积极探索跨市河湖流域协调治理,推进“宜荆荆恩”河湖长制一体化发展,探索开展联合巡河调研。

二是流域共治,扛起长江流域系统治理的政治责任。落实中央、省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明确的职责任务,推动签订跨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联防联治协议。加强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交流,提升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联合检查整体合力。建立长江岸线联合执法和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重大问题,妥善处置跨界水污染事件。

三是生态共建,完善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联合联动共同争取中央、省生态环保专项补助资金。按照《湖北省支持推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覆盖的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权责清晰、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按照“水质优先,责任共担”原则,共同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协作,共商共定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物种保护计划,推动实现流域生态平衡。

四是合作共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合作力度。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构建多元投入机制,争取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抱团合力,围绕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谋划推进水资源保护项目,全力争取重点项目配套资金,为实现水系互联互通,不断提升水体自净和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