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乘势而上持续发力 推进荆州文旅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21-02-26 15:33

乘势而上持续发力

推进荆州文旅产业发展

民建荆州市委员会

2019年,我市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文化旅游成功引爆,旅游综合收入380亿元、增长20.1%。方特园、园博园最高峰日接待游客分别达到3.55万人、4.41万人。荆州旅游大爆发,让荆州干部群众信心满满,激发了全市人民爱城护城的强大动力,荆州人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发展的前景和希望。

荆州旅游元年的到来,是以下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项目建设有突破。荆州成立纪南文旅区以来,引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10个,落地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投资40亿元的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于9月12日盛大开园。投资150亿元的荆楚文化大观园加快建设;投资70亿元的岁时湾特色小镇、投资90亿元的围棋小镇、投资30亿元的方特园二期、投资20亿元的楚文化产业园(楚王宫)、投资15亿元的郢城文化小镇、投资10亿元的纪南通用机场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陆续开工建设,独具楚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楚国八百年”文化主题公园南区建成开放,环长湖湿地修复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园博园及配套工程全面建成,新城框架全面形成。交通瓶颈在化解。沪汉蓉快速铁路已经通车,荆荆高铁在市委市政府努力下,有望开工建设,铁路网络正在形成。常德至武汉、宜昌至岳阳两条省际高速公路建成;新开通楚王车马阵高速出口,连接荆当旅游公路,加上原有汉宜,荆襄,京港澳等高速公路,荆州已经成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即将通航的荆州机场,圆了荆州人再次飞翔的空港梦。城市建设大变样。武王大道、武德路、高阳大道、雨台路、318国道改扩建工程新区段建成通车,环湖旅游公路全面开工建设,21条市政道路基本建成,特别是凤凰大桥、芈月桥、武王大道下穿汉宜高速等6座桥梁涵隧工程建成通车,“两横两纵、一圈一带”主干路网、支线路网基本成型,实现了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内外交通更加快捷、紧密。同时,党员干部的主动担当作为、市民素质不断提升,生动诠释了荆州人的好客与热情。

同时,整体统筹协调不足、旅游项目相对单一、配套服务能力欠缺、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监管保障尚需进一步完善等,一些制约荆州文化旅游行业深度发展的因素还长期存在,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政府协调能力,以规范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一要重视规划引领。以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红色文化及乡村农耕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借助湖北省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政策机遇,制定荆州文化旅游五年规划,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长江黄金国际旅游带上的节点城市,打造全国文化旅游业重要基地。二要注重宣传统筹。统筹发挥各类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常态化的宣传报道,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重点突出新闻宣传、活动宣传、社会宣传、广告宣传、线上线下报刊台网整体联动,积极利用关键时间节点、阶段性焦点热点,组织实施专题宣传,尤其是要用好新媒体。三要做好外部资源统筹。深化与携程等知名线上旅游平台的深度合作,扩大荆州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强化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合作,推动主要客源地游客组团游荆州;引进和培育创新创意企业,开发一批独具荆楚特色的文创产品。四要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丰富完善荆州智慧旅游平台,整合旅游要素、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在线路设计、客流引导、景区整合等方面解决目前游客一盘散沙的局面。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我市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通过项目带动,发掘专业管理人才。强化人才培训,重点培养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的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

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以旅游发展带动产业融合。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特别是要注重培育龙头,带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要拓展旅游发展平台,深化与国内外涉旅龙头企业的合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参与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加快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做大做强龙头景区。理顺文化旅游机构,深化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古城投资等本市大型旅游企业为主体,推动市属涉旅资产划转整合,建立统一的市属旅游资产运营管理平台。二要强化主要项目支撑,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融合示范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加快推进荆州古城5A景区建设。借助十一灯光秀的火爆,在适当的区域建设古城饮食、娱乐、购物街区,推进“夜游经济”持续发展;加大楚王车马阵景区建设、考古发掘和展示工作;整合全市红色文化资源,统一规划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打造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加强与全国各地党政培训机构(如党校、监察委等)合作;结合乡村振兴,用好美丽乡村建设政策、资金,加快布局沿江、沿路乡村观光旅游线路。三要加快配套产业发展,提升服务保障和运营接待能力。充分挖掘荆楚特色,统筹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进一步完善住宿、餐饮、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保障水平和项目运营接待能力。在住宿餐饮方面,除了引进大型酒店外,大力促进民宿发展。四要优化金融环境,建立灵活开放的投融资环境。整合交通、发改、林业、农业、水利、城建等部门项目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对列入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实施财政贴息贷款扶持,安排旅游项目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全市旅游发展基金要根据财力增长和旅游业发展适当增加。积极推进权属明确、能够产生可预期现金流的旅游相关资产证券化。支持符合我市旅游发展战略和上市条件的大型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三、提升综合执法效能,以日常监管保障旅游安全。文化旅游领域的执法监管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和安全锁,要牢牢守住政治底线、法治底线和安全底线,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服务引导,不断提升监管服务现代化水平,助力荆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要优化文化旅游市场联动监管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管、交通、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整合各级文化和旅游执法力量,持续加强对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市场等领域开展现场巡查,全面推行对经营主体的“双随机”抽查。针对游戏游艺场所、营业性演出票务、不合理低价游等重点难点问题实施源头治理。对在线旅游消费、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演艺场所、游艺娱乐领域出现的顾客、游客投诉和群众举报,及时进行处置,把欺诈消费、强买强卖等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重大负面舆情发生。二要加强文化旅游市场准入管理。切实把牢文化旅游市场准入关,对日常监管中存在不良记录和失信的经营主体,其投资人新设立文化旅游经营单位的,必须加强审查。严格文化旅游经营主体资质管理,落实退出机制。三要突出重点热点,回应群众关切。要紧盯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安全问题,突出景区景点和旅游沿线等重点区域,针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短斤少两、销售非法文旅产品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四要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智能化水平。依托各类服务平台(如市长热线、消费者投诉热线等)和移动执法系统,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主体基础数据信息,努力争取各部门数据共享共通,不断提高监管效能。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主动查找违法违规线索。高效利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实现旅行社在线审批、电子导游证、在线投诉举报、旅游团队电子合同一体化管理。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