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关于加强优质品种选育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建议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21-08-02 15:47

民革荆州市委员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特殊生产资料的种子,是各项技术措施的核心载体,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据农业专家研究,良种在农业丰产的所有因素中贡献最大。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用种基本上每2-3年就会更新一次品种,产量、品质、抗性得到得到不断提高。可以说,推广应用良种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当前,我市农作物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还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育种实力不强。过去,荆州农科院在棉花、西瓜育种方面,原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水稻育种方面,曾选育出金优928、鄂杂棉4号等很多性状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在全国地市级中科研实力名列前茅。但近年来,我市农作物科研育种能力有所下滑。

二是良种推广乏力。当前,农民种地选种主要依靠种植习惯或种企推广,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主导影响力不够。全市种植品种多而不优、品牌杂而不亮。据统计,全市水稻种植品种有300多个、油菜80多个、小麦50多个。品种“多、杂、乱”导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不一、价格偏低,不利于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和农民增收。

三是品种老化严重。品种更新换代慢。比如公安县早稻种植的品种主要是常规稻,农民自留种比例高。全市小麦主要种植品种是郑麦9023、西农979。前者是2001年通过审定的品种,后者是2005年通过审定的品种,都是较老的品种。我市小麦平均单产205kg/亩,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71kg/亩)低81%,比全国平均水平(383kg/亩)低86.8%。单产大幅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与我市小麦种植品种有很大关系。

四是优质不能优价。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多,部分地方也推广了优质品种,但是由于规模不大,导致难以推出高端优质的加工产品,致使企业多而不强,收购农产品价格偏低,初级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受此影响,反过来又导致很多地方的农民对使用良种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荆州是一个农业大市,要发挥农业生产潜力以帮助农民增收,并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必须紧紧抓住种子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强优质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积极扶持育种制种。围绕我市面积较大的粮棉油产业,加强适宜荆州种植的优质品种选育。加大财政投入,扶持湖北荃银高科、荆楚种业、湖北雪印农业等育种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湖北荃银高科领头申报创建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公安县杂交水稻育制种基地建设。

二是鼓励引进优质新品种。引进优良品种是一项投资少、时间短、效益高、见效快的好事、大事,政府要高度重视,不断推进与全国种业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加强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建议政府组建专班,出台政策,像重视工业一样,拿出巨额资金,对种植优质高效品种的,根据成效、面积,给予种植户、推广机构和相关人员等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并形成机制,直至全市种植品种调整到位。

三是加强良种宣传推广。农业农村部门要大力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每年发布农作物主推品种,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巩固公益性推广的话语权,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优良品种。在春耕、秋播等关键农事时节,要利用媒体加大主推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要鼓励企业合法开展引种和品种试验推广。

四是推进订单农业发展。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业生产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发展订单农业,解决“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各类产业政策和项目要向推广和普及优质种子方向倾斜,大力建设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