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 努力建设区域性产业中心
信息来源:民盟荆州市委员会 | 发布时间:2022-03-21 16:06

民盟荆州市委员会

早在201112月国家发改委就批复同意设立湖北荆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近十年来,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推进效果不甚理想,经深入调研,发现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作为承接产业转移主战场的荆州开发区、高新区等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僵化,活力不足,难以满足当下快节奏的市场化改革需求;二是招商引资方式相对单一,功能区招商人才不足,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三是全市产业规划不合理,对外与周边尚未形成差异化发展,对内各功能区和县市区整体规划衔接不够,内耗严重;四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硬环境不理想;五是自有品牌培育不足,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六是对上级优惠政策研究不透,争取政策力度不够。

从体制机制改革、招商提效和现代产业化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一、释放体制活力,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

(一)推行功能区去行政化。荆州开发区和高新区、文旅区等功能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必须突出和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发展职能,想尽办法提升内生动力,从体制机制方面释放活力提高产业转移承载能力。结合《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鄂发〔202013号)等文件精神,其中《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当中提到优化开发区机构职能,荆州开发区和农高区、文旅区可以高度借鉴,关键词是“去行政化”,功能区要充分发挥经济开发的政策优势,有别于政府行政区,以经济发展作为主要职能,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市场化”原则推进功能区内设机构改革,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优化功能区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剥离功能区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

(二)推行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内地多省市于2012年开始试点公务员聘任制,国家在2017年出台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建议针对当前产业招商、产业园区建设及运营、文旅项目开发及运营、市属国企经营管理等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通过聘任制的方式招才引智,将各类优秀人才选入公务员队伍,进一步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促进公务员整体素质提升,为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区域性产业中心提供人才保障。

(三)推行园区运营机制改革。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及运营方式,建立产业园区市场化开发运营机制,通过与产业园区头部企业或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合作,或引进市场化专业运营主体,负责产业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投融资等工作。支持当前产业园区运营主体根据发展需要,实施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区。

二、精准高效发力,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一)锁定承接产业,实施精准招商。要在产业布局层面开展精准对接,结合我市承接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瞄准东部沿海、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锁定具体项目,实施精准招商。

(二)创新招商措施,提升招商实效。着力解决政府财政收入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重点引进有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和企业,一方面通过政企达成协议建立税率调整机制,实现政府财政收入改善与企业良性发展双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属国企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市属国企投资入股优质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消除引进项目和企业的后顾之忧。

(三)发挥平台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招商资源优势,市级和各县市区招商平台要加大对区域内重点企业扶持力度,从上游订单和下游销售等方面帮助企业融入产业链,不仅要“招进来”,还要更加注重“留得住”。

(四)瞄准头部企业,打造总部经济。深挖有转移意向的央企和大型国企总部、央企二级总部以及大型民营企业总部,梳理形成意向企业名单,成立专班主动对接,争取头部企业入驻荆州,打造总部经济。

(五)立足长远发展,注重招商质量。一是要明确招商引资项目准入标准,注重引进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切忌将产业转移变成“污染转移”。二是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招商,加深对重点产业链的研究,从补链强链延链角度出发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不断增强主导产业集聚度,以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形成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从而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健增长。三是结合荆州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瞄准内需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重点招商,带动和辐射物流产业发展。

三、强化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区域性产业中心

(一)全市一盘棋,统筹规划产业地图。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荆州及周边地市产业整体布局,促使荆州构建与周边地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为形成区域性产业中心打牢基础。调整优化全市范围内产业布局,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引,在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总体规划基础上,结合每个区县实际和特色,明确数量适宜的承接转移主导产业,要做到精而优、不贪多,制定全市整体产业承接布局规划地图,构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超前布局,做好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要有超前思维,要摒弃“走一步看一步”的慵懒思想,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强化对各功能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布局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兴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功能区完善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加强绿色园区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打造精品园区,提升各类产业园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真正做到“先筑巢、再引凤”。

(三)鼓励自主创新,着力培育自有品牌。要正视荆州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充分的现实,要坚持刀刃向内、解放思想、挖掘潜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和制造产业化发展,将品牌建设作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方面要结合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优质稻米、菜籽油、特色淡水产品、生猪等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积极支持相关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主动融入省级重点农业产业链,扶持、整合、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培育自有农产品深加工品牌,提高本次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荆州“农业招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荆州开发区工业主战场优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指点的实施意见》(鄂发〔202119号)有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主动融入打造汽车制造“万亿级产业”,结合荆州开发区汽车制造相关产业配套较为齐全的现状,借助此次应勇书记调研荆州给予的政策优势,争取引进至少一家规模化的主机厂落户开发区,打造完整的汽车制造产业链。

(四)专班研究优惠政策,政府主导落实。一是要成立专班从两个方面入手争取有利政策,一方面学深悟透国家和省级层面现有的针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等优惠政策,将现有优惠政策用满用活;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区位、资源及承接转移的主导产业等实际,紧密围绕“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努力建设区域性产业中心”这一主题,积极争取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优惠政策,在土地、融资、税收、能耗指标等方面真正形成独有的“示范区”政策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在能耗、环保等限制性指标优惠政策落实方面,发改和经信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沟通平台的天然优势,应进一步主动靠前服务,带领项目主体单位争取和落实优惠政策,切实解决“有政策,难落实”的矛盾。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