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信息来源:民建荆州市委员会 | 发布时间:2022-06-06 16:30

民建荆州市委员会

2020年,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2021年中央1号文件将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层面,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荆州在“十三五”时期通过产业扶贫,不仅成功实现全面脱贫,乡村产业也得到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发展不充分、质量不高的问题。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拥有天然的淡水和平地资源,农业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农业产值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但乡村产业发展存在优而不强,特而不精,产业链条短,加工业发展落后等问题。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荆州农业产业“底色”,不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需要,更是荆州“十四五”时期及未来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荆州市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作用

(一)第一、三产业稳步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第一产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荆州优势显著。“十三五”期间,荆州农林牧渔总产值稳步增长,从2015年的631.4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66.45亿元,保持全省第二的领先地位,其中农业、渔业优势突出,总产值分别位列全省第二和第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动力从2015年的615.17千瓦增长到2019年的648.04千瓦,粮食作物种植全程机械化达85%以上,领先于其他市州。农村第三产业中的农业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作物种植从育种、耕种、防治、储存、销售全环节配有专业化服务组织,电商服务、物流服务平台和站点不断增加,仅监利市已建成6个市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193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物流快递到村,涵盖所有贫困村。荆州全市农业服务业产值从2015年的21.7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5.71元,位列全省第一位。

第一、三产业的稳步发展是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基本保障。农村常住居民经营性总收入中,第一产业人均经营总收入占比在88%以上,从2015年的10559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82元,其中,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渔业,2019年农业收入占比达到59%,渔业收入占比达到34%;第三产业人均总经营收入增长较快,从2015年的806元增加到2019年的2004元,占比也从7%增长到13.4%。实地调研也表明,脱贫户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水产、家禽养殖等传统农业生产,以及物流快递、沟渠清理、田间除草、垃圾清理等服务性工作。因此,乡村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是稳定脱贫户收入,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基础。

(二)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途径。乡村特色产业是荆州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荆州地处江汉平原,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耕地资源以及独特的平原乡村风貌。近几年,荆州各县市乡镇结合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区,依托产业园区打造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部分地区已形成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例如,监利市依托水稻水产等优势特色,锻造出特色淡水产品产业链、优质稻米产业链、菜籽油产业链以及生猪、家禽及蛋制品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小龙虾产业入选“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荆州区已培育形成铜岭岗蔬菜主题公园、荆州玫瑰园、农世佳现代农业科普园、虎渡河生态蔬菜产业园、双柳树稻虾产业园、天神保蔬菜产业园等田园综合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优质虾稻、蔬菜、瓜果、水产、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已规划打造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双低油菜籽产业集群、农旅一体化特色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的发展能够充分利用乡村地域特色和优势农业资源,将脱贫户融入到乡村产业发展中,因而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途径。

(三)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主力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荆州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截止2019年,荆州全市农业专业合作社10217个,合作社成员71662户,家庭农场达到8978个;各县市积极投资引进和打造龙头企业,例如,监利市202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4家,正拟投资200亿元培育1个过50亿元的纸业龙头企业,同时重点培育恒泰、广利隆、温氏、天湖禽蛋、粤星粮油为首的10家行业引领型龙头企业,助推恒泰申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所调研的粮食加工企业名宇米业也正在规划扩大规模和产能,申报省级优质稻产业链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主要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将脱贫户带入产业链,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主力军。

(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方向。乡村休闲旅游业是荆州乡村产业中的新业态新产业。荆州市各县市区依据江汉平原田园自然风貌、历史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旅游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深度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各县市乡镇已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园区。例如,荆州区已建成铜岭岗主题公园、金家窑驿休闲农业示范园、川店粉黛园、弥市玫瑰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点,规划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串联建设荆当旅游公路景点,打造生态文化景观带,推出一批沿河、沿湖、沿堤乡村旅游线路,建设乡村民宿,打造一批特色景点;石首市高陵镇将乡村旅游定位为该地未来的主导产业,打造形成了集观光旅游、农耕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其中,高陵岗社区九组作为石首市首批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在发掘当地人文历史底蕴、地理环境特色、民风和乡村原生态面貌特色基础上,成功打造包含党建园、张壁广场、荷湖生态湿地、杨溥廉政园、红色教育基地5个各具特色的板块的高陵岗自然文化村落。

农业农村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在带动农民致富,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铜岭岗村蔬菜主题公园通过让农户(包括脱贫户)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引入15户贫困户入股,流转贫困户土地56.4亩,自20183月正式营运以来,实现旅游收入690万元,其中80%的利润用于分红,一年时间内,带动村里脱贫户就业30人;荆州区弥市镇荆州玫瑰20192020两年内共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及贫困户务工就业,发放工资300多万元。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功能、发掘乡村价值、融通工农城乡的作用,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方向。

(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短板。农产品加工业是荆州乡村产业中的重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从种养业延伸出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是带动乡村第一、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是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因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荆州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

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滞后,在带动农户增收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农村常住居民经营收入中,来自第二产业的收入所占比例非常小,2015年为233元,2019年下降为209元。实地调研表明,效益比较好的粮食加工企业,例如监利市名宇米业,可以高于周边的价格收购农户优质水稻,将市场中赚取的利润与农户分享,从而增加农户的收入,但是对于效益不好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而言,农户在农产品价值链中分享到的利益就非常低,以农户的话说,“加工企业自身都赚不到钱,农民就更加赚不到钱”。

二、提高荆州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乡村产业发展具体目标,落实扶持政策。调研表明,目前,荆州各县市区乡镇均非常重视乡村产业的发展,但对于乡村产业发展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标准才算实现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以及有哪些具体扶持政策,仍不明确。建议对标《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在战略层面上全市统一规划,结合各县市区乡镇实际情况,确定发展重点和目标,分解具体目标到各县市区乡镇,成立专门部门,主抓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的落实。

(二)主抓综合效益,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农业全产业链中,农产品加工业是关键的一环。目前,荆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仅是荆州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更是制约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瓶颈。根据调研,农产品加工业总体综合效益低,加工企业面临产业链条参与度不高、自身经营管理不善、融资不便、生产成本高、品牌建设与维护缺乏经验、营销资金缺乏、生产规模小等问题。对此,应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综合效益为具体抓手,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政策:一是激励现有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中小加工企业、合作社以及种植户参与产业链,共享利益,据调研,监利名宇米业通过合作代卖方式带动当地30家左右中小加工企业参与其销售环节,通过优质优价收购优质粮食带动周边合作社、农户参与到其生产环节,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引导扩大加工企业规模,提高加工企业抗风险能力,一方面引导现有加工企业通过合作、兼并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淘汰产能和效益低的企业,另一方面加大现有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扶持,加大规模龙头企业招商引资的力度;三是加大加工企业机械设备投入、更新以及维护维修服务的扶持力度,提升加工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替代人工,从而以降低资本以及人工成本;四是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便利程度,简化手续,探索融资抵押方法,提高融资率和到款效率;五是大力支持企业家培训,提高加工企业主体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主体重视研发投入、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以及销售渠道开拓等问题;六是强化地域品牌建设和维护,重点扶持高端品牌,加大高端优质品牌宣传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对现有品牌的侵害行为,确定和细化公共品牌标准,政府品牌招标要公开透明。

(三)夯实农业基础,重点加大农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荆州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根据调研结果,目前重点问题是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经营主体一个共同的诉求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具体包括沟、渠疏通与清理,田间道路修缮,水污染治理,增加田间电线、电站等用电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可以减少田间管理成本,提高田间管理效率,政府需要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四)精选特色产业,重点做大做强。目前,荆州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包括优质稻米、淡水养殖、水生蔬菜、菜籽油、蛋禽养殖与加工等。应重点扶持上述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整合各县市区乡镇已有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实现集群发展。分批、分区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上述特色产业,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协助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申报省级产业链,另一方面,加强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和宣传,开拓外部市场,向省内和省外推广。

(五)拓展农旅融合宽度和深度,做精乡村旅游。从观赏、研学、休闲玩乐三个维度拓展农业功能,加强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重点打造精品特色旅游基地和园区,加大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景区之间道路,提高不同景区之间的关联,做到“串珠成链”,实现全域景区之间的便利对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景区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提高民宿居住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管理,不仅要做到能“引客”,还要做到能“留客”。

(六)完善技术研发与应用激励机制,强化科研力量支撑作用。“产业发展,研发先行”,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一定离不开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引领与支撑。政府应完善市级层面技术研发与应用激励机制,建立平台与孵化基地,牵线各产业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立足本地资源、本地产业发展,着眼市场需求实施一批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技术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层面,通过奖补扶持企业自主研发创新,通过后期资助扶持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