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全力推进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信息来源:民进荆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22-07-06 08:29

民进荆州市委员会

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以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夯实主体责任,强化攻坚调度,狠抓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工作,脱贫攻坚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主要任务是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一、荆州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荆州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1060.6万亩、总产89.96亿斤,油菜产量48.67万吨,水稻产量和油菜籽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淡水产品产量113万吨,淡水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市州第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等措施,农业产业化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特色的特点,市级规模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36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88家。监利和洪湖小龙虾产业纳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扶持。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543公里,建改农村户厕32.26万户、农村公厕1783座,实施村庄绿化43万亩。15个乡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全国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4个,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层次有待提升。全市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深度加工不足,目前大多数农产品仍停留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供应上,精深加工和再加工率不足,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效益低下。

(二)农业企业融资艰难,转型发展后劲不足。因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银根紧缩,农业产业化中的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我市农技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专项拨款,获得其他资金支持的机会较少。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相对不足,导致农业推广人员参加学习和技能培训机会偏少,从业人员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基本都还停留在前期积累的经验值之上,严重阻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推动农业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过程中显得较为缓慢。

(三)品牌效应有待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缺少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在全国影响有限,始终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本地产品的附加值。

(四)销售网络有待完善。农产品的种类很多,但由于受到农产品特性的影响(生产不集中、季节性限制、储存时间短、运输不便等),销售渠道较少。目前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尚不能覆盖所有新区,严重限制了农产品的推广。

三、荆州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农民增收致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应摆在乡村振兴建设的首位。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着力培育现代富民产业,日益壮大农村经济,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实现由“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一)推进乡村产业融合

1.因地制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引导经营主体,采取产业融合、经营主体联合和农民利益整合到一起的方式,依托地域优势打造联合体。

2.立足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对农村一些专业大户积极扶持,鼓励创办或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探索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3.推进产业园区建设,落实乡村振兴规划。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特色为主、多品共生、长短结合、配套发展”的思路,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健康发展。引导园区加大示范效应增强内动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发挥积极带动作用。

4.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二)农业科技带动发展

1.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创业创新的引擎作用,整合荆州市范围内产学研科技资源,吸纳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新型经营主体等组织参与,构建多部门、跨学科、跨产业的协同创业创新合作平台,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新技术试验示范、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围绕本地主导特色产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开展各类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

2.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支持重点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以自身为载体,利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创业创新基地发挥在标准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耕地有序流转,引领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3.依托长江大学的教育师资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依托长江大学对有志于农业的大学生、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开展创业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休闲农业

1.统筹规划谋全局,科学规划全市休闲农业。紧紧把握市场需求,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地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从宏观上保证休闲农业布局合理,从源头上防止项目雷同、发展无序、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发生。

2.加强基础设施整合,促进乡村环境优化。要把发展休闲农业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促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加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有序开展乡村危房改造,持续推进乡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化肥农药污染、畜牧养殖污染、河渠沟塘污染整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3.挖掘历史寻根源,彰显全市休闲农业特色。以本地农业资源、生态景观、农事活动及传统民俗为主要内容,遵循朴素、自然、协调原则,吸引消费者吃农家饭、品农家菜、观农家景、住农家房、购农家物。注重挖掘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红色文化的潜力,提升文化内涵。通过休闲农业示范点认定和星级农家乐评定等,打造一批具有荆州特色的休闲、观光、品尝、体验、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休闲农业景点。

(四)培育知名特色产业、企业和品牌

1.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政府主导牵头整合全市优势特色产业资源,从种植、水产、畜牧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如“荆州大米”“荆州鱼糕”“洪湖莲藕”等品牌中确定第一批先行应用的产业、企业和产品,与公用品牌有效叠加,实现溢价。

2.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争创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一批规模大、品牌响、带动力强、在国内有影响的骨干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基地、扩规模、树品牌,逐步成长为品牌建设的主体力量。同时要以食品工业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一方面,要坚持质量为本。严把农产品源头质量关,狠抓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治理,大力推广绿色健康种养新技术、新模式,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完善追溯体系,以标准促品牌,以品牌带产业。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优化品牌创建环境,加强品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开展市场专项整治和“名优”品牌维权打假行动,杜绝“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着力维护市场秩序。

(五)健全完善销售网络

一方面是完善乡村道路体系,建设覆盖各城区、新区的农产品市场,让农民的产品能储藏、便销售,确实能把劳动成果变为财富。另一方面是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链发展,使之成为我市乡村振兴、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