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关于“十四五”期间荆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荆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22-07-06 08:36

九三学社荆州市委员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时期,荆州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一、发展现状

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十三五”期间,全市在统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201家,较“十二五”117家增加84家,增幅达72%。产值规模成倍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84.88亿元,是“十二五”期末产值的3.86倍。高新技术贡献巨大。全市现有高新技术在统企业458家,比“十二五”末期(102家)增加35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5.17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现了较大提升,但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存在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分布不均和统计滞后等发展短板。

产业规模偏小。全市现有 “七大”(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尚未统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过百亿的只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两个,其他五大产业产值均在百亿元以下。特别是国家支持的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12.49.7亿元。

产业分布不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中在公安县和荆州开发区,高新区、沙市区、监利市仍是空白;高端装备制造业集中于高新区,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市等还未形成规模;新材料产业集中于沙市区、荆州开发区、洪湖市、石首市、松滋市;生物产业集中于荆州开发区、公安县、石首市;新能源汽车集中于荆州开发区、荆州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中于洪湖市、荆州高新区,荆州开发区、沙市区、公安县、监利县4个地方空白;节能环保产业普遍开花,但高度集中于荆州开发区。

产业统计滞后。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企业尚在认定中,且2018年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与统计现有细分领域产业名类未能实现统一,相关企业认定核准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当前全市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2大产业产值未能统计。

三、“十四五”期间发展建议

建议围绕“四个千亿”“两个五百亿”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招大引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PP比重达20%,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一)提升战略定位。建议完善政策体系、明确目标,构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新环境。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和制造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抓住我市5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契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领域,加快发展5G、信息终端等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聚焦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数字动漫、数字娱乐、新媒体等产业;依托人才流、物资流、知识流等要素资源的流动聚合,发展零门槛、依赖型、平台化的经济新业态;聚焦生产服务、流通服务、消费服务等模式创新,加快共享经济的发展。

(二)打造集聚平台。建议培育一批项目规模大、发展目标清晰、发展基础好的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建成规模化的主导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基地(园区)集中,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

(三)借力产业升级。建议用好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一方面深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存量变革,做实“千企千亿”技改工程;另一方面,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谋划推进绿色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纺织印染服装等产业链发展。同时,推动传统产业与新经济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定制化生产、制造+服务新模式。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