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荆州市工商联 | 发布时间:2022-09-22 09:58

荆州市工商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0条及清、减、降、通专项行动22条等一系列措施办法,特别是吴锦书记提出“视营商环境为生命”,充分彰显了全市上下大抓营商环境的信心和决心。然而当前,我市部分民营企业受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发展中遇到一些现实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克服眼前困难,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一、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生产线成本高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如华中铝产业园企业一条生产线每天要用10吨铝棒,需要18万资金,一个月就是540万的资金投入,而制成品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园区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大,不依靠银行贷款很难发展壮大。二是部分企业担保难。有的企业因土地、厂房等可抵押物证照不齐,无法作为合格抵押物获得银行融资,能享受的贷款比例偏低;有的企业投产时间不长,银行流水未达到规定时限要求,无法申请贷款,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反而最难获得资金支持。三是短贷长用导致企业转贷难。一些企业存在建设厂房、购置设备扩大再生产等中长期融资需求,但银行的中长期融资产品相对较少,或者虽有产品但准入条件较高,企业难以实现有效续贷。四是金融机构放贷利率偏高,目前贷款年利率普遍为7%-8%左右的水平,致使部分企业望而却步或选择少贷。

(二)人才少、招工难问题。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缺乏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有些企业反映,在我市招工难特别是招专业技术人才难上加难。本地人倾向于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愿留在本地,外地人愿意来本地工作的更少。另一方面,务工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年轻劳动力只愿接受8小时白班工作制,还要求双休,与企业生产需要不相适应。能够留在本地务工的大多是70后、60后,而80后、90后等普遍不愿从事加工行业工作,认为时间长、待遇低。另外,还存在行业熟手紧缺、人才流失等现象。有的本地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培养出的技术人员,往往工作时间不长就跳槽到发达地区,严重挫伤了企业自主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三)约束多、易受限问题。一是土地约束。有的地方受工业用地指标限制,难以提供足够的建设用地。当企业准备扩大项目投产时,会被新增建设用地卡住,最后迫于无奈选择落户其它地方。二是规划约束。如企业拆迁后,需重新办理不动产登记。有时因规划原因,未能及时办理。企业换证需要将原抵押贷款提前还清,而不能办新证又无法向银行重新申请抵押贷款,导致资金压力骤然增大。三是其他约束。因城市发展外扩,近年大面积拆迁,道路频繁改扩建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四)服务弱、办法少问题。一些部门缺乏“店小二”意识,服务企业还不够积极主动,容错纠错机制运用不够;有的干部固守法律条款,对企业以罚代管,一罚了之,“清”而不“亲”;有的不敢较真碰硬,特别是在处理一些难点堵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上,底气不足、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

二、工作建议

(一)加大对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力度。每季度组织银企洽谈会,由政府向金融机构推介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对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信贷投放额度进行考核奖励引导,并和银行承接政府类金融业务挂钩;鼓励地方性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业务;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依托财政部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过桥担保基金并有效运转,支持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降低融资成本。

(二)助力民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党建工作下基层进企业。健全企业党组织班子与经营管理团队双向互动机制,充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二是经常性开展交流学习。组织企业家赴发达地区、先进企业学习考察,让企业家开阔眼界,启迪思路,增强发展信心,努力做大做强。三是助推企业人文关怀。引导企业培育企业文化内涵,努力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民营企业人才支撑。民营企业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或项目团队,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给予重奖;对在一线城市建立研发中心,使用“飞地人才”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资金扶持。紧盯行业发展前沿,组织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民营企业和本地高校、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家走进高校,提倡企业在职业院校开办订单班,通过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培养的模式,缓解企业技工人才短缺问题。

(四)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一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要素保障水平。完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让企业和员工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水、电、气等要素供给,建立健全政府、园区、企业三位一体的要素保障机制。二是优化扶持措施,兑现协议约定。对标先进地区,进一步优化政策,尽可能降低企业建设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等。在优惠政策引领方面,坚持量力而行,既放水养鱼,又平衡利益,慎承诺、严兑现,规避急功近利带来不良后果,让政策红利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三是优化安商政策,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持续为外来投资企业和回乡创业企业家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抓实“千名干部进千企”等活动,及时做好企业反映困难和问题的收集、分办、化解工作,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只有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不断解放市场主体生产力,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推动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