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信息来源:荆州市工商联 | 发布时间:2022-09-22 10:00

荆州市工商联


2021年,我市民营经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2.23万户,同比增长8.42%。其中,企业8.03万户,个体工商户33.0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万户。城镇吸纳就业达8.5万人。规上企业实力提升,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已达1260家,新增143家,居全省第二位,实现营业收入1498.12亿元,实现利润84.25亿元,企业效益呈恢复性增长。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全市规模以上高新企业达到458家,同比净增25家。94家重点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514.48亿元。

一、荆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发展空间不足,要素支撑有待加强

一是企业发展缺乏人力资源支撑。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减少46万,净流出人口列全省第2。除此之外,荆州高校数量除武汉外全省排名第一,在校大学生超过15万人,但人才留荆率较低,外流严重,难以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二是企业发展缺乏土地要素支撑。主要表现在“院墙企业”“僵尸企业”现象突出,闲置土地盘活困难,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且现有土地较为分散,难以保证大企业用地。三是能耗指标、环境容量指标不足,企业扩产投产面临限制。企业新上项目难以批建,部分县市区因为以前属于老农业区,能耗、环保指标限制较多,限制了工业发展。

(二)企业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荆州市民营企业家族化现象依然普遍,企业治理结构、管理模式、激励机制等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相适应。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由于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此外,大部分民营企业还面临着“交接”问题,民营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模式的企业相对较少,下一代掌舵者在能力和经验上都有待提高。

(三)营商环境仍需优化,企业获得感有待提升

一是涉企改革有待深化。审批事项有待精简,项目分类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审批模式有待变革,相互间衔接不畅,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时有发生;测绘管理有待改进,存在多头测绘、重复测绘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企业成本增多。二是金融环境有待优化。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大部分民企在向银行融资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难以通过银行审批,特别是租赁厂房的企业、商贸企业和建筑企业等,企业只能借助民间借贷,融资成本成倍增加,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

(四)服务业发展活力不强,结构性短板较为突出

荆州市服务业规模普遍不大,进规企业占比不高,产业布局缺乏规划,发展模式、思想理念及服务业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创新发展不足。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智能物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比重偏低,现代商贸、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慢、数量少,现代服务业结构性短板较为突出。服务业示范引领作用不强,带动性强的企业培育不足,辐射效应有限。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待提升,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关于加快荆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开展思想破冰,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我们必须意志坚定,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我们必须方向明确,不摇摆、不游移,一以贯之,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科技创新中的“主动力”、就业创业中的“主渠道”;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我们必须路径扎实,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1.探索推动园区整合优化。特别是对于在相邻地域内布局,但总体实力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园区,可以探索合二为一统筹管理,整合相邻、相近的园区,集中有限资源,释放聚合效应。

2.加快推动园区布局调整。从全市层面通过编制产业投资地图、设置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引导和倒逼园区差异化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差异化布局。

3.着力强化园区统筹评估。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逐步建立有效内部竞争机制,推动在差异化产业布局下的适度竞争,以评促建,以评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4.加大力度培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产业的根植性。

(三)提升政府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1.制定发展民营经济每一个细分产业的精准操作方案。在此基础上,从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短板与长板以及急与缓等不同的视角,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指南。

2.创新服务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建立政府涉民企事项会办制度,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贷款融资、发债上市和关停并转等发展中的难题组织有关部门集中会办;建立民企需求清单制度。将企业需求与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和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在产业、技术、税收、装备、人才等方面研究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

3.提升各级政府服务民营经济的质量。系统梳理和整合已出台的涉企、惠企政策,形成促进全民营经济发展的精细化、可操作、同向发力、协调联动、稳定可持续的政策汇编和办理流程,促进更多资源和要素向优质民营企业精准聚焦,以政策活力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潜力。

4.积极争取中省资源。抓住各种战略叠加机遇,利用我市现有的具有含金量的牌子,如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以项目形式,向上级政府部门积极争取相关政策。

(四)夯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1.突出基础支撑,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强生活性配套,推进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加大在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方面研发力度,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2.完善体制机制支撑,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深化市场机制支撑,保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新产业园区管理体制。促进产业园区从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市场调节转变,赋予产业园区更多的管理权、决策权、自主权。

3.加强金融支撑,积极化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统筹推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创业投资等融资渠道发展,充分满足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扩大抵押物品范围,支持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为担保抵押品的担保融资等;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线上金融服务“超市”,通过“银企直连、线上操作、动态融资、代收代扣”,促进企业享受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

4.坚持人才支撑,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充分采用股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创新团队到民营企业发展。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引进项目,加大对民营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搭建各类民营企业家互动交流学习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五)推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

推动企业从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型、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跨越;强化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发展紧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团队,形成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理念、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团队;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重视战略管理,优化组织结构,加快制度创新;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还须持续抓好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把企业做大做强,为荆州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