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讲好荆江故事 传承荆楚文化 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23-05-06 14:45

民盟荆州市委员会


今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大力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28月,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推进方案》,明确沿长江8市州48个县市区为核心区,其中武汉段、宜昌段、荆州段为我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按照时间安排,2023年,国家将投巨资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其中,中央投资最高支持额度中部政策地区重点项目为8000万元、其他项目200万元。

一、荆州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的区位优势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曾经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楚文化,上演了闻名古今的三国故事,这里自古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长江黄金水道之上重要的商埠与码头。荆州,拥有长江干流483公里,占全省的45.5%8个县市区全部临江,在全省长江大保护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为确保荆江大堤防洪安全和水环境安全,荆州市2010年就启动了长江沿线整治与保护工作。截至目前,荆州拆除长江干线码头340处,腾退岸线55公里,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63家。并利用长江岸线,打造以生态保护、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工业遗址、港口物流为主要功能的“荆江风情带”。结合商埠文化传承及工业遗产保护的实际要求,对沙市汽渡码头进行保护性改造,打造长江商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今,这里已然成为市民休闲地、年轻人创业基地,滨江游步道和环江堤绿道串起“荆江风光画廊”。

在对湖泊湿地的治理中,荆州稳步推进“生态修复、退垸还湖”工程,大力实施湖泊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约30亿元的环长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在水系和水质保护、水岸保护、栖息地保护及水体修复工程等方面,长湖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恢复和极大改善,呈现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风貌,成为荆州文旅发展绿色引擎。目前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进程中,荆州奋力描绘“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美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二、荆州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要包括博物馆、纪念馆、重要遗址遗迹、特色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对于荆州来,借助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在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打造“荆江品牌”,提升荆州文化软实力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荟萃地。楚地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造就了闻名中外的老庄哲学、楚辞歌赋、美术乐舞。源于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髹漆、木雕、丝织、刺绣、青铜器制造等工艺达到相当精湛的水平,已成为荆州非遗重要的代表性项目。通过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巧借文化软实力,研究制定好城市主题文化的定位、精神价值,高水平谋划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方针与战略举措,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推动荆江水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

荆州市境内长江径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径流里程最长的城市。荆州是长江文化的展示地,自古就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千百年来,荆楚儿女与水争斗、与水亲近,积淀形成了荆州特殊的长江文化和抗洪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防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松滋水大坝,都彰显了荆州人治水、抗洪、理水的文化特性。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能充分激活长江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增添滨江旅游产品,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

通过荆州境内长江沿线建设,充分将松滋水风景区、公安北闸风景区、引江济汉运河、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江陵滨江公园、石首天鹅洲、监利杨林山、洪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等景区有效串联。在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开通水上游线,充分整合荆江两岸丰富的水文化资源,实现荆州滨江旅游产品的新突破。

三、荆州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的建议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需要对其沿线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经典故事进行整合、保护、利用,贯通融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进区域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荆州长江岸线文化丰富、特色鲜明等优势,进一步梳理和发掘长江文化,实施荆楚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一)规划布局,做好节点文化整合

荆州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要深入开展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建立长江文化资源数据库;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项目谋划,加快制定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要按照一心两岸多组团的格局做好规划,即一心(以主城区为核心),贯通长江两岸(沿线县市区),打造多个以本地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组团。按照目前计划,加快建设“楚文化博物院”“荆江水文化展示带(江南、江北)”“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地理文化公园”“湘鄂西苏区红色纪念园”等重点项目,争取早日开工。

(二)完善专班,理顺协调共建机制

荆州市政府要成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荆州段)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分管副市长牵头、职能部门指导、各县市区协调的共建机制。各县市区也要形成创建专班,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分段实施。

同时,要注重体系建构,推进城际协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同于地方性文化建设规划,它更加重视文化体系及文化标识的梳理与建设,更加注重跨区县、跨城市的协同,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协同合作。在此过程中,还要兼顾物质精神、布局城市乡村。

(三)严格整治,提升区域生态环境

针对长江岸线、长湖、洪湖及四湖流域进行常态化的生态环境整治,优化江汉平原水网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整体推进流域和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加快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维持水系的完整性和通畅性、水质的良好性、生态的多样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四)讲好故事,促进荆楚文化传承

荆州人民与长江就是一部从水患、水治、水用到水美的过程,荆州的发展史就是与长江共生共荣,与洪水抗争的奋斗史。从大禹治水、孙叔敖修筑两沙运河,到恒温为荆江大堤奠基、高季兴筑寸金堤,以及荆堤源、万寿宝塔、镇江铁牛、98抗洪等故事都将成为荆楚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仅仅只是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通过文旅融合打造经典文化公园,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让千年文脉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要充分发挥文化、绘画、舞蹈等文化载体的优势,用多种形式展示荆江水文化,宣扬荆州城市品牌。

(五)树立品牌,设立“荆江文化保护日”

在荆州设立“荆江文化保护日”,让市民提高保护长江文化的意识,结合每年425号,沙市洋码头文创园举办的“荆江文化艺术节”,通过着力打造“水韵荆州、灵动荆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价值引领。加大对“荆江文化艺术节”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使之和“楚文化节”一样成为荆州主要节日,使之成为长江文化盛典之一。

(六)夯实基础,推进文旅设施新提升

推进旅游景区5G全覆盖,推进智慧旅游平台与公安部门、政数部门、交通部门平台信息共建共享。通过V R /A R等高科技手段,展现“活着”的文物和“会说话”的历史,提升数字化展陈水平,打造文化展陈新模式。同时打造沿江夜景景观提升、灯光水幕等项目。

(七)自主创新,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

荆州地理位置优越,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承东启西,接南转北,自古就是商贸的聚集地和集散地。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家已经将长江中游地区列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支持城市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区域合作发展的产业支撑,支持城市群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荆州要抓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会,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凸显自己的地位,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科技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向荆州倾斜。

荆州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是荆州市高位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文化引领,立足水文化,整合楚文化、三国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独特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要按照“绿色”“红色”“古色”多色齐放,生态与文化和谐共存,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理念,通过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升荆州的对外知名度,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在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中,借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建设,按照全产业链模式发展文旅产业,叫响“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城市新名片。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