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关于打造“江汉大米”区域公用品牌荆州核心区的建议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24-03-29 14:48

民革荆州市委员会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农耕文明深厚,素有“鱼米之乡”美称。近年来,我市把优质水稻产业作为四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一来抓,着力推进荆州由水稻生产大市向优质稻米产业强市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荆州贡献。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我市规上稻米加工企业有123家,但没有一家产值过10亿元加工企业,尤其是自福娃和洪湖浪米业陷入经营困境后,更加缺乏大龙头带动,在全国全省知名度和影响力均在下降。二是资金投入少,链条短。我市稻米加工企业大部分是由之前的家族式、作坊式企业发展壮大而来,加工方式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产业链条无法有效延伸。三是稻米品牌多,名牌少。我市稻米加工企业品牌多而杂,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不高,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滞后,企业品牌不响不亮,稻米销售主要位于低端市场,附加值不高。为充分发挥江汉平原稻米产业优势,荆州要主动承接打造“江汉大米”省级区域公用品牌的重任,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全省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积极融入省级公用品牌

目前“潜江龙虾”“仙桃黄鳝”都已成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荆州也要积极申报,让“江汉大米”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落户荆州,以荆州为核心区,深挖江汉文化资源,策划宣传片、广告语等文创产品,生动诠释品牌内涵。构建“江汉大米+地理标志+企业(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模式,以监利大米、江陵道米、洪湖再生稻米为重点,唱响荆州大米品牌。制定品牌宣传工作方案,依托中央媒体等平台集中宣传推介。全面加大广告投放力度,用最短时间提升品牌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二、建设高品质生产基地

聚焦“南方长粒优质食味大米”定位,遴选确定“江汉大米”主导品种,着力推进种粮一体化,依托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江汉大米”品种示范。每个县市区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建设优质稻米生产核心基地5万亩以上。积极争取“江汉大米”生产基地认定,推广应用绿色高效保优栽培技术,实施减药减肥“两减”行动,从源头提升大米品质。统一标准化生产,支持订单生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种植收益。

三、培育壮大核心企业

争取更多的荆州粮食加工企业成为“江汉大米”品牌核心企业和后备企业。加快推进粮食加工企业重组、整合,尽快培育一批产值过10亿元、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建设,提升企业带动能力。积极争取、谋划在荆州建设江汉大米产业技术研究院。

四、延伸稻米产业链条

挖掘优质稻米产业链“深”度。规范推进“江汉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模式,严格落实分品种加工,适度精深加工,充分拓展稻米加工功能,提升稻米产业价值。拓展优质稻米产业链“宽”度。推动粮油加工及物流科技产业园建设,配套完善仓储保鲜、电商物流等基础设施,打造江汉大米产业集群。加强米制品、功能稻米等深加工,不断丰富稻米制品特色品类,开拓产业发展新增长点。提升优质稻米产业链“融合”度。探索以“虾稻”为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深做实“稻”“虾”融合发展大文章,促进“稻”“虾”双品牌同步提升。

五、强化政策保障措施

建立省级主管部门、产区党委政府、科研单位、核心企业协同配合的品牌培育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品牌培育工作。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建立稳定投入机制,鼓励江汉大米产区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江汉大米品牌培育。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畅通融资渠道,提高保障水平。支持“江汉大米”产区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相关项目向“江汉大米”荆州核心产区倾斜。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 鄂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号